一周新聞點評
本報9 月3 日消息:紫金縣 “6·9”灌水牛肉系列案近日審結,被告人朱慶平、謝進添等7 人均以非法經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6 個月至3 年不等,并處罰金6000元至30000元不等。
點評:
“三打”要求深挖大案、要案,斬斷利益鏈和“保護傘”,一個重要原因是,群眾不僅想知道在“三打”中打掉了哪些制假售假的窩點,更想弄明白這些假貨流向了哪里,危害了多少人,誰該為此擔責。
本報9 月4 日報道:8 月28 日下午,82 歲的老人林亞益在散步時突然發(fā)病倒地,在市區(qū)11 路公交車司機陳天生等好心人的幫助下,被送往醫(yī)院就治。
點評:
好人就在身邊,只需要你、我、他一次小小的善意萌動。
本報9 月4 日報道:2010 年 9 月1 日起,手機用戶實名登記制度正式實施,用戶在新辦理手機入網手續(xù)時,必須出示個人身份證件,進行實名登記。但此制度已實施兩年,效果不甚理想。在我市,除運營商營業(yè)廳外,大部分零售點購卡均不需要留身份信息就可辦理業(yè)務。
點評:
近年來,各種實名制層出不窮,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就發(fā)布了通知,要求購買感冒藥需有身份證。事實卻是,很多實名制形同虛設,淪為“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形象工程。泛濫的實名制不僅損害著各方利益,也使政府陷入了一種實名制依賴,這種“以鄰為壑”的懶惰監(jiān)管方式,無疑與建設法治政府的初衷背道而馳。難怪網友感嘆,感冒藥也實名了,還有什么不可以實名呢?把名字刻在每個公民的臉上,豈不是更好監(jiān)管?公眾對此還有另一層擔憂,越來越多的實名制可能導致消費者隱私泄露,為各種詐騙和不正當營銷提供便利。其實,公權與私權之間原本應該有一定的界限,過多的實名制往往會擠壓私權空間,從而傷害公眾的利益。
本報9 月5 日消息:市委辦、市府辦近日聯(lián)合發(fā)出通知,在全市開展為期半年的會風整頓工作。對于有違會風的單位,市委會通報批評。
點評:
有時候,對要經常開會的領導干部還是挺同情的。一個會議往往要耗時半天,而且一些領導一周得趕幾個會議,難怪會抱怨沒時間處理公務。本來,通過召開會議、印發(fā)文件,總結、探討和部署本地區(qū)、本部門的工作,傳達、貫徹和落實上級有關指示精神,也不失為比較實用的工作方法之一。但任何事情不加約束,就會走向事物的反面。習慣于簡單地用會議落實會議,用文件貫徹文件,就會深陷于“文山會海”之中而不能自拔。所以,要改進會風,與其加強對會議紀律的督查,不如想辦法減少“文山會!,開短會、小會。
欄目主持:蔣安春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