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報道成“引子”《金融時報》報道“我市助農取款”
本報訊(記者 黃仕忠)本報11 月2 日A4 版《助農取款讓留守老人樂了》一文受到各界關注,近日,中國《金融時報》等媒體紛紛對我市強力推進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構建支農、惠農、便農“支付綠色通道”所取得的成效進行報道。
《金融時報》在報道中通過“實地調查,敲定助農取款推廣方案;政府推動,迅速夯實助農取款服務;巧借村官,助農取款宣傳深入群眾;落實補貼,兌現(xiàn)惠農政策溫暖農心”為題材,較大篇幅地報道了我市銀行卡助農取款服務成效。
據了解,為確保助農取款符合農村實際需求,去年9 月,河源人行組織轄屬縣支行、各銀行機構分 3 個層次深入全市1251 個行政村開展實地調查。通過實地調查需求,該行牢牢以涉農補貼代發(fā)量大、村民客戶多的銀行為主承辦行,以村中人口聚集度高為服務點選址首要條件,制定了助農取款推廣實施方案,采取分片包干、齊頭并進等方式推動助農取款服務工作全面鋪開。截至目前,全市共布設助農取款服務點1607 個,行政村覆蓋率為100%,惠及農村人口 260 萬,切實把金融惠農政策的溫暖送到了農民朋友身邊。
多數(shù)服務點表示,安裝助農取款機后,不僅方便村民取款,而且也提升了自己商店的人氣,營業(yè)額增收不少,真是一件大好事,為助農取款服務的推廣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村民到服務點支取補貼資金,免去了到鎮(zhèn)上銀行網點的時間和路費成本,使國家各種惠農政策得到及時兌現(xiàn),深受村民歡迎。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