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新聞點評
本報1月29日報道:上周六, 2013 年春運正式拉開帷幕,無數(shù)歸鄉(xiāng)心切的游子們,或踏上旅途準備與家人團聚,或收拾行囊準備回家……但卻有那么一部分人,對 “過年回家”有著下意識的恐懼心理,因為,每逢回家,各種逼問婚姻、工作等事都成為了這些年輕人的困擾。
點評:“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笨煲^年了,一家人團聚是永恒的主題,別讓“收入不高、怕被催婚”等成為“恐歸”理由,令遠在千里之外的父母站在家門口望眼欲穿。在通往家鄉(xiāng)的歸途上,任何壓力、面子、糾結(jié)都是浮云。團圓,才是過年回家的全部意義。
本報1 月30 日報道:道路改造作為一項保障城市正常運行和市民正常生活的工程,曾幾何時,卻成為了讓市民“鬧心”的工程。臨近春節(jié),各工地都在趕工期,市區(qū)部分道路存在“亂開挖” 造成的臟亂差等情況,不少市民希望相關部門在趕工期的時候別忘公共利益,不再成為道路麻煩的制造者。
點評:民生工程更要文明施工,切勿為趕工期而忽視管理,罔顧市民的切身利益,引起公眾議論。筆者認為,有關部門在追求民生工程是否及時完工的同時,更要“貼心問”民生工程是否辦成了百姓歡迎的民心工程。
因此,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監(jiān)管,讓施工隊能以“群眾利益無小事”的態(tài)度,把方便讓給市民,麻煩留給自己。
本報1 月30 日報道:昨日,有市民爆料稱在街心花園公交車站前的路邊上,被劃分了幾個停車位,恰好擋在了站臺前。如此劃分車位,讓等車的市民們感到迷茫——等車應該站在哪里呢?
點評:解決市區(qū)停車難問題的同時,也希望有關部門進一步改善公交?奎c的相關配套設施,真正為市民提供方便、舒適的公交乘車環(huán)境。
本報1 月31 日報道:今后,免費提供塑料袋的行為將被嚴格禁止。今年3 月1 日起,我省將出臺相關辦法,規(guī)定商場、超市、集貿(mào)市場等零售場所的經(jīng)營者、開辦單位或出租單位無償或變相無償向消費者提供塑料袋的,由縣級以上工商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一萬元以下罰款。
點評:禁止免費提供塑料
袋,針對的是多如過江之鯽的商家,競爭激烈的零售業(yè),從業(yè)者參差不一的素質(zhì),必將使禁令執(zhí)行的深度和廣度都大打折扣。從長遠來看,解決塑料袋污染公害,只是禁或許還不夠,更好的方法是讓塑料有出處也要有去處,集中回收降低污染。
欄目主持 吳志堅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