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游 住新居 開“教育會” 春節(jié)各地百姓喜洋洋
一家團圓時的幸福時刻。本報記者 譚興孚 攝
本報記者來自全國各地,他們常年在第二個故鄉(xiāng)為生活為工作而奔忙,一年難得有時間回老家,但無論如何,老家,總是藏在這些游子們內(nèi)心最深處的牽掛,這次回家過年,他們又有怎樣的一番感受在心頭呢?
有車族:這個年和往年不一樣
對于躋身有車一族的阿奎來說,這次過年過得真是高興,過年期間,買年貨、走親戚、旅游,他的愛車不僅給他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方便,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阿奎今年35 歲,是一個普通上班族,今年春節(jié)前夕,他終于躋身有車族行列。從過年前操辦年貨開始,他就感覺到有車的好處,去哪兒都方便,大包小包的只需往后備箱一丟就可以了,不像以前,蹭車得等著別人,租車比較麻煩,坐車又不方便。
阿奎早就在河源市區(qū)安了家,一家三口一直都在市區(qū)過年,但除夕當天,他選擇回到老家——東源漳溪過年。他說:“城里的年味似乎淡了不少,而在農(nóng)村,很多風俗依然保存完好!本瓦@樣,載著一車年貨,一家三口回到老家,過了一個充滿濃郁年味的春節(jié)。這樣的體驗,對于他那5 歲的女兒來說最新鮮,第一次參加祭祖先,第一次在除夕夜放鞭炮,第一次與村里的小伙伴滿街巷地跑,不亦樂乎。
年初三,趁著明媚的好天氣,阿奎一家三口還自駕到了惠州,看望岳父岳母,順便體驗不同的春節(jié)樂趣。以前他們也去惠州拜年,但坐車到了岳父家,就在家呆著,或者走走附近的親戚,而今年,阿奎早早設計好自駕路線。3 天時間里,一家三口一路領略了海灘風光,吃了最新鮮的海鮮,泡了溫泉……最后到了岳父岳母家。阿奎說,帶著老婆女兒,想到哪就到哪,想停多久就停多久,用這樣一種有意義、好玩的過節(jié)方式,和女兒一起體會節(jié)日的意義,帶給她的快樂遠多于冷冰冰的 “紅包”。
本報記者 鄭婷影
游子:別讓過年成為唯一的相聚
常年在外工作,春節(jié)幾乎已成了大多數(shù)游子每年唯一一次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盡管相聚是美好的,但每一次回家過年看到長輩們更加蒼老的面容,卻又讓人唏噓感慨。
春節(jié)前夕,在河源工作的小廖回湖南老家過年。然而,在回家后的第二天,他的奶奶才剛從醫(yī)院回來,在年前的幾個月里,奶奶已經(jīng)在醫(yī)院里三進三出了。自幾年前爺爺過世后,小廖的奶奶也日漸消瘦,如今蒼老的面容又因為病痛的折磨顯得更加憔悴。在家中過年的數(shù)日,小廖與奶奶相處時做得最多的事,就是兩人一起圍坐在烤爐旁,時不時地重復著一些多年不變的話題。但大家心里都明白,這樣看似乏味的情景,或許并不能再重現(xiàn)幾次了。不僅是年邁的奶奶,即使從小廖記事起就一同支撐著幾個家庭的姑姑、伯伯們,也開始步入老年人的行列,各種老人病也開始纏上他們。即使逃不過年老漸衰,在過年時有兒女們的陪伴也令人滿足。年后回河源前,小廖曾在廣州母親家停留了兩天。臨別時,母親讓小廖今后至少每兩年陪她過一次年!熬退阄颐L點活到80 幾歲,我們最多也就只有20 次機會在一起過年了。” 20 多年來,除了曾在廣州工作的一年因為加班留在廣州過年外,小廖幾乎每年都是回湖南老家過年,而居住在廣州的母親,已經(jīng)有十余年沒和自己的兒子一起過年。
許多剛外出工作的年輕人都和小廖一樣僅20 多歲,但如此算來他們與父母輩的團聚竟不過剩下不到 40 次,與老人們見面的機會更是個位數(shù)。因此,無論如何,都要更加珍惜仍能見到的每一個親人,多找機會和他們見面,不要讓過年成為唯一的相聚。
本報記者 廖宇陽
龍川新田:大年初一的“教育會”
常年在外的打工一族,年前幾天才回到家,年后初六七又要動身返程,老家對他們來說,就像一個驛站。在龍川新田鎮(zhèn)高峰村,一幫從外地回鄉(xiāng)過年的打工一族,大年初一聚在一起不僅給孩子們發(fā)利是,更是送上一份特別的“禮物”——新年“教育會”。
阿輝兩夫妻在東莞打工,兩個小孩由70 多歲的父親照看。兒子上初中,女兒還在讀小學!捌綍r,都是電話里了解他們的學習、生活狀況,沒見到人心里還是不踏實!卑⑤x說,打工生活再苦睡一覺就好了,最牽掛的還是孩子們的成長和安全。在高峰村,像阿輝家一樣的留守家庭就有10 多戶,平日里為更好掌握孩子的學習、生活情況,這些父母經(jīng)常聯(lián)系,多渠道了解各自孩子的生活學習狀況,并鼓勵孩子之間要相互幫助。但畢竟自己不在家,他們對孩子總有這方面那方面的不滿意。
這次回家過年,這些家長們都意識到,孩子正處在成長期,父母常年不在家,缺乏溝通和教育,孩子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為讓子女健康成長進步,他們決定聚在一起,通過 “大眾式”的方式去關心、教育孩子。一年沒閑日,就算是年初一。這些常年在外奔波的父母,在大年初一就聚集在一起,一是當拜年,二是人多氛圍濃,利用這樣的一個方式,教育孩子要讀好書,做好人,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懂得感恩,報答父母。他們通過講述自己在外的打工艱辛經(jīng)歷,讓孩子了解每一分錢都是辛苦賺的血汗錢,不能花錢大手大腳,在學校搞攀比;通過社會上發(fā)生的真實案例,教育孩子別走上歪門邪道,危害社會。記者在現(xiàn)場感受到,孩子們也樂意接受這種教育方式,認為不像“老套式”——不是罵就是打,不僅傷了孩子的自尊心,還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本報記者 刁城幫
英德:鄉(xiāng)鎮(zhèn)建起電梯洋房
走親串友,小車成為交通工具;安居樂業(yè),鎮(zhèn)上建起了電梯花園洋房;傍晚散步,河岸邊有了文化公園……今年,記者回到家鄉(xiāng)英德市橫石水鎮(zhèn)過春節(jié),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春節(jié)三大新鮮事。
“這是我剛買的小車,花了10 萬多元,開車走親訪友又快又方便!痹阪(zhèn)上做汽車美容生意的吳尚如樂呵呵地說道。記者注意到,以車代步正成為鄉(xiāng)鎮(zhèn)的一道新風景。在以往春節(jié)里,不少人都是步行或騎摩托車走親訪友,“遇到刮風下雨,一家人成落湯雞是經(jīng)常的事”。如今,鎮(zhèn)上的不少居民都陸陸續(xù)續(xù)買回了小車!懊磕瓿η埃际窍窜嚨母叻迤冢酝是摩托車、小車各占一半,但今年絕大部分都是小車,而且有不少車還是豪車呢!眳巧腥邕告訴記者,就在年二十七到除夕期間,鎮(zhèn)上的主干道都出現(xiàn)了堵車的現(xiàn)象。
“如今,大多數(shù)家庭的生活條件都好了,鎮(zhèn)上可購買的地皮價格都很高。”父親告訴記者,靠近河岸文化公園的地價都漲到3000 元/平方米了,許多有住房需求的居民買不到地皮,無形中就吸引了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進駐鄉(xiāng)鎮(zhèn),現(xiàn)在正在建設的一個大型樓盤不僅帶花園,還帶電梯。記者了解到,自前年鎮(zhèn)上建起第一棟商品房并受到熱捧后,今年初又有兩個更大的樓盤已經(jīng)開工建設!安痪煤螅覀冝r(nóng)民也像城里人一樣住上洋房咯!蹦壳斑租住著套房的鄰居小張興奮地說,他已經(jīng)訂好了一套三室兩廳洋房,等記者下次回家就可以到他家新房去做客。
小車、電梯洋房,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反映出了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當友人領著記者來到位于河岸邊的文化公園時,記者更是大吃一驚:綠蔭小道、丹桂飄香、老人孩子嬉笑打鬧……這些似乎只能在城里才能看到的場景,如今竟然出現(xiàn)在了小鎮(zhèn)上。
本報記者 吳志堅
龍川:貧困戶生活越來越好
每次回龍川老家,都要經(jīng)過森慶婆家門口,看到她家一年一變化,心里確實很為她高興。森慶婆是一位90 歲左右的老人,早兩年一家還住在有著近20 年房齡的磚瓦結構危房里。2011 年當?shù)卣块T牽頭對她家進行危房改造,2012 年春節(jié)他們一家就住上了混泥土結構的房子。今年春節(jié)再次經(jīng)過他們家時,見到玻璃窗、防盜網(wǎng)全部裝好,確實走上了脫貧致富路,一年更比一年好了。
森慶婆是一位很勤快的人,至今還親自耕田種地,操持家務。我曾問過她為什么還要去種地,她告訴我自己不干活,誰去干呢?確實如此,她丈夫是地主家庭的少爺,分田地后也不懂得做事,一生沒怎么干過活,直至去世,這個家庭都是由森慶婆操持著。他們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大兒子成家后獨立出去,家境也相對比較清貧,森慶婆就和兩個小兒子住一起。原先二兒子還能打工干活,成家后生了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大的孩子出生患上小兒麻痹癥,10多歲夭折了,之后二兒子也出現(xiàn)精神問題,常年東游西逛。他老婆盡管是個沒主意的人,倒算勤快聽話,和森慶婆一起將這個家庭維護著,并把小女兒撫養(yǎng)長大。森慶婆的小兒子至今都有50歲了,卻一直未娶,常年在外打工完全不顧家。沒有任何經(jīng)濟來源的這個家庭越來越貧窮。
近年來,在村干部和鎮(zhèn)府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森慶婆的家庭慢慢好起來。小孫女順利地完成義務教育,政策補助也落實到位,還分發(fā)了雞苗和飼料給他們喂養(yǎng),日子過得有希望了。
森慶婆原先住的房子是她二兒子健康時候建的磚瓦房,近20 年過去了,房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當?shù)劓?zhèn)府工作人員多次到她家慰問考察,并幫助她家進行危房改造。 2011 年正式開工,2012 年春節(jié)他們一家開心地入住新房過年。現(xiàn)在的森慶婆年紀越來越大,她也慢慢地將這個家交給她兒媳打理,雖然還是一起耕田種地,但森慶婆說自己老了干不了那么多活。閑暇時,她會和一些老人坐坐聊聊天,聽聽山歌!八F(xiàn)在有政府的幫助,生活越來越好了!”我奶奶告訴我,看到她家混泥土結構的新房裝上了新式的門窗,就知道她家慢慢走上了脫貧路。
我覺得唯一遺憾的是她的小孫女沒有繼續(xù)讀書深造,上完中學后剛年滿十八歲就踏入社會開始打工之路。我知道,她懂事的孫女也是為了家里生活越來越好,自力更生走打工致富路。聽鄰居說,森慶婆的小孫女去年一年還為家里寄回不少錢呢。不少老人家坐在一起聊天時,又多了一個話題,怎樣幫森慶婆的小孫女入贅回一個老公呢?我不記得那個小妹叫什么名字,但我知道她努力地承擔著家庭的重擔,加上政府的幫助,他們家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本報記者 葉園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