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理財產品“宜早不宜晚”
核心提示
從上月起,中國人民銀行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 個百分點,以保持金融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平穩(wěn)適度增長,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huán)境。央行的降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百姓的“錢袋子”,首先影響的將會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有資料表明,在剛剛過去的 2016 年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并沒有出現以往的“季末效應”,多家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普遍降到4%左右。記者日前走訪了中國郵儲銀行河源分行、廣發(fā)銀行河源分行、中國銀行河源分行,多位理財經理建議,當前購買理財產品,仍是“宜早不宜晚”。
央行再降準
繼去年多次降準之后,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今年3 月1 日起普遍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 個百分點。降準與降息有啥區(qū)別呢?這對百姓生活有何影響呢?一些理財經理介紹說,存款準備金是指銀行要將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給央行來保管,作為準備金,而存款準備金占銀行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央行要求銀行上交存款準備金是為了防止商業(yè)銀行盲目放貸,導致銀行沒有充足資金兌現儲戶的存款。由于降準可使得銀行業(yè)釋放更多的流動性資金,而在原本資金面并不緊張的情況下降準,使得資金面將在較長期內保持寬松的狀態(tài)。
而降息是降低銀行的貸款利率,沒有增加市場資金量,但可以改變資金的投向。其主要是為了鼓勵企業(yè)的投資行為,但不一定代表貨幣流通量就會因此增加。降息主要通過降低央行存款回報,讓錢進入銀行之外的市場,提高交易活躍度,同時可以降低貸款的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其實,用最簡單的話來講,降準是投放流通貨幣,降息是鼓勵投資。
“季末效應”未現
采訪中,市民劉先生說,根據以往經驗,每每等到季末有一些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可以淘,但今年第一季度的“季末效應”真“爽約”了。記者從市區(qū)多家銀行了解到,清明節(jié)前后,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超過5%的難覓蹤影,多為4%左右,投資門檻也大多在5萬元以上。
為此,一些理財經理分析說,最近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呈現小幅震蕩之勢,但總體仍處于下降通道中。這與央行降準有一定的關系。目前實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央行降準釋放流動性也說明國家減輕了對匯率貶值的擔憂,長起來看,市場利率將長期趨降。簡單而言,降準將導致理財可投資資產的減少和資產收益率的下降,反過來就會倒逼銀行收益率的下降。從過去兩次降準的經驗看,在降準啟動3 個月之后的銀行理財收益率會出現顯著下降,1 年平均降幅在1% 左右。
建議適當拉長投資期限
降準以后銀行后續(xù)資金將更加寬裕,房貸有望繼續(xù)寬松,購房者壓力持續(xù)降低。購房者若繼續(xù)觀望可能會錯過最佳購房時機、增加購房成本,積極入市是比較明智的做法。與此相應的是,購買理財產品,也應該是“宜早不宜晚”,以免錯過良機。一些理財經理建議,在央行降準等政策變化的情況下,投資者需要改變投資策略,在收益率進入下行周期的預期下,可以選擇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投資期限較長、預期收益率較高的理財產品,從而鎖定較高的投資收益。其中,可選擇的產品包括票據理財、中長期國債及企業(yè)債券,以及可靠的網貸平臺產品等。
不過,盡管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持續(xù)走低,但仍然被穩(wěn)健投資者視為資產配置的“安全墊”。在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跌的過程中,多數貨幣基金的收益率也從動輒5%以上跌至目前的3%以下,相比之下,銀行理財產品依然有吸引力。對此,我市多家銀行的理財經理受訪時建議,投資者宜投資中長線產品鎖定當前收益水平。理財產品收益率仍在下降通道,購買宜早不宜遲;另外理財產品期限越長收益往往也越高,建議投資者適當拉長投資期限。
銀行熱推基金產品
對于風險投資者,市區(qū)多家銀行的理財經理建議可以適當參與基金定投,無論牛市熊市,基金定投都可作為資產配置的一種選擇,既能分散風險,又能積少成多。
近日,不少市民收到了銀行或者證券公司發(fā)來關于保本基金的推薦信息。在當前市場環(huán)境下,“保本基金”因有“保本”二字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不過,多位理財經理提醒說,投資者在購買該類產品時應仔細閱讀條款,現在市面上的保本基金一般只對認購期內購買并持有到期的份額提供保本,如果提前贖回要被收取不低的費率。保本投資期限通常也較長,投資者要結合資金流動性需求。同時由于收益是浮動的,投資者也要有產品到期未能達到預期收益的風險意識。
本報記者 張濤
相關閱讀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