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四川漢”到河源工地做苦力謀生 月入4千元
編前按:
立秋過后,酷熱依舊。連日來,市區(qū)都處于高溫酷暑天氣,平均氣溫高達34℃到35℃。在“秋老虎” 襲來的日子里,在室外太陽炙烤下,始終有一群這樣的人,他們在與高溫作戰(zhàn),苦中作樂,他們是建筑工人、電力搶修工人、交通警察、環(huán)衛(wèi)工人……他們的職業(yè)或許平凡,但他們的故事卻不簡單。
李在平正在開挖水泥土
兒子22 歲剛剛大學(xué)本科畢業(yè)正在四處找工作,在過去的4 年時間里差不多用盡6 萬元的積蓄,如今妻子身體不佳無業(yè)在家,還有一個正在讀高中的孩子。吃飯生活要錢、治病要錢、讀書要錢…于是家中的重擔全都壓在了老實本分的李在平肩上。每天起早貪黑的他一睜開眼,腦子里浮現(xiàn)的全都是那些魔咒般的數(shù)字。
今年57 歲的李在平來自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云豐鎮(zhèn),來河源已經(jīng)快半年了,現(xiàn)在是我市客家文化公園的一名建筑工人。只有小學(xué)文化的李在平不能勝任腦力活,20 年的“苦力”生涯讓他行走于露天工作之間,經(jīng)常居無定所。“我從 1994 年開始在蒼溪縣老家開拖拉機,每天除了運貨,裝貨卸貨的事情都是自己做,有時候一到縣里做事就得在工棚住上一段時間,等到完成任務(wù)了才跟隨施工隊回家。” 李在平說,自己已經(jīng)57 歲,由于上了年紀已經(jīng)7 年沒有開車,選擇出來工地做“苦力”。
來到河源之后,李在平每天在工地上負責開挖工作,一把用來開挖水泥土的風炮機近30斤重,加上天氣干燥,他的手已經(jīng)長滿了繭。用“迎來日出送走晚霞”形容李在平的工作最合適不過了,“現(xiàn)在每天早上五六點起來開工,到11點半下班,下午兩點開工到6點半下班,工作時間就跟太陽的上班時間一樣,一個月工資差不多4000元,有工程就開工,沒有工程就在工棚里休息!泵吭4000元左右的工資對于李在平來說太寶貴了,他平時省吃儉用,發(fā)下來的工資也是存到銀行卡里。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觀察到,李在平腳上穿著的解放鞋已 “千瘡百孔”。
雖然已經(jīng)立秋快一個月了,但是威猛的“秋老虎”以曬得人生疼的方式表達對槎城的熱情。當記者問及在烈日下工作的感受時,李在平這樣回答:“也沒辦法,都習慣了,多喝點水就沒事……” 李在平說,為了生活,再苦再累也要扛下去,好給家里多寄點錢回去。而他現(xiàn)在最期盼的就是家里的大兒子能盡快找到份工作,幫他減少負擔。
本報記者 吳奕鎮(zhèn) 見習記者 曹志成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